最近小编看到大家都在讨论如何管理供应商(如何加强对供应商的管理) 相关的事情,对此呢小编也是非常的感应兴趣,那么这件事究竟是怎么发生的呢?具体又是怎么回事呢?下面就是小编搜索到的关于如何管理供应商(如何加强对供应商的管理) 事件的相关信息,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供应商质量控制

一、供应商选择和质量控制


(资料图片)

(一)企业与供应商之间关系的典型形式

1、传统的竞争关系

特点:

①厂商同时从多个供应商处进货,通过供应商之间的竞争获得价格利益,也有利于保证供应的连续性;

②制造商通过在供应商之间分配采购量来加强对供应商的控制;

③制造商和供应商保持短期契约关系,稳定性差。

④制造商和供应商之间的信息交流很少。

⑤供应商的选择范围大多局限于评标。

2.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

特点:

①厂商给予供应商技术支持,帮助其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缩短产品开发周期;

②供应商参与制造商新产品的早期开发;

③通过建立相互信任关系,提高效率,降低交易成本;

④长期稳定的紧密合作替代短期合同;

⑤更多的信息交流和共享。

⑥分享质量提升和成本降低的收益。

互利共赢关系给企业、供应商和双方带来的好处

项目

企业

供应者

两边

一点

1.提高产品质量。

1.提高市场需求的稳定性。

1.增强质量优势。

2.降低合同成本

2.及时可靠的贷款提款。

2.增进沟通,减少纠纷。

3.实现数量优惠。

3.准确把握客户需求。

3.实现优势互补。

4.获得及时可靠的交付。

4.从合作伙伴那里获得技术和管理支持。

4.共同降低运营成本,实现成本优势。

5.降低库存成本。

5.提高零件质量。

5.提高资产回报率。

6.缩短产品开发周期

6.降低生产成本

6.降低双方交易成本。

7.降低进货检验的成本

7.增强盈利能力。

7.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二)供应商的选择

选择合适的供应商是控制供应商质量的最有效手段。如果供应商选择不当,后续的控制手段再先进再严格,也只会事倍功半。因此,要控制供应商的质量,首先要科学合理地选择供应商。

1。供应商战略的确定

在设计开发新产品、业务流程规划和再造的过程中,需要考虑产品的哪些部分需要我们自己生产,哪些部分需要供应商提供,哪些供应商是企业的重要供应商,企业应该与供应商建立什么样的关系。这些问题的解决就是建立企业供应商战略的过程。

①企业自产和外购的选择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不可能所有需要的原材料和零配件都是自己生产和提供的。决定哪些应该由供应商提供,不是一个简单的买不买的问题,因为这涉及到企业的核心能力和战略优势,企业的业务流程,甚至企业和供应商之间的业务流程,属于企业的战略层面。因此,备件自产和外购的选择必须综合考虑企业的经营环境、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和供应商的整体情况。

②市场供给

企业应充分了解其产品中零部件的社会供应情况,注意从互联网、展会、供应商来信等渠道收集供应商的企业介绍、产品样品、获奖证书、 *** 商授权证书、营业执照、产品实物质量水平和市场情况等信息。然后根据供应商提供的物料类型,建立原材料、零部件、包装材料等不同类别的潜在供应商档案。可以分别成立。同时建立潜在供应商名单,随时进行有效维护。

③企业自身情况

需要综合分析企业的实力、核心业务、发展战略来决定其所需零部件是自产还是外购。通常涉及企业核心业务的部分应该由企业自己来做,否则可能会失去竞争优势。对于不涉及企业核心业务或核心能力的零部件,企业在决定是生产还是向供应商采购之前,需要综合权衡外包风险和自产优势,认真审视自身,评估需求和期望后再与供应商签约,才有可能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实现互利共赢。

2。供应商的重要性分类和关系选择

分类:

对于供应商的分类,我们可以从供应商提供的原材料和零部件在企业产品构成中的重要性,以及对企业生产的产品质量的影响程度来进行分类。

①之一类供应商:提供的产品对企业生产的产品质量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只有一个或少数几个供应商可以供应。

②第二类供应商:提供的产品对企业生产的产品质量有重大影响,或者合格的供应商很少。

③第三类供应商:提供的产品对企业生产的产品质量影响一般,市场上同级别供应商较多。

关系:

(1)对于之一类供应商,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以项目的方式提供服务,合作开发产品或服务项目,帮助供应商提高质量。

②对于二类供应商,定位前要综合考虑备件的价值和数量以及供应商的规模。

③对于第三类供应商,通常可以采用最简单的方式,即直接采购。

3。供应商审核的时间和分类

(一)选择供应商的审计时间

一般在批量供货前会对拟选择的供应商进行审核,一类供应商的审核可以提前到产品试制阶段;对于特别重要和投资巨大的产品,可以在产品设计和开发的初始阶段对供应商进行审核。

(二)对原供应商审核的时机。

有两种情况:常规审计和专项审计。

(1)按照高扭矩供需双方规定的时间间隔定期审核。

②特殊情况下的审核是指供方提供的产品质量特性波动较大,经常不能满足要求;对企业提供的产品有投诉或顾客投诉。经过分析,这些投诉或抱怨与供应商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有关。企业经营或外部市场发生重大变化,供应商有必要进行重大改进。

㈢审计分类

供应商审核一般分为三类:产品审核、过程审核和质量管理体系审核。

①产品审核主要包括产品功能审核、产品外观审核和产品包装审核。

②一般来说,过程审核是在产品的形成强烈依赖于生产过程的情况下进行的,对制造商也称为过程审核。对关键过程和特殊过程进行过程审核是必要的。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体系审核又称第二方审核,审核准则采用ISO9001标准。

(4)审核的顺序

一般来说,首先要进行产品审核,其他审核只能在产品合格的基础上进行。当产品不符合要求时,不需要进行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和过程审核。然后进行过程审核,最后进行质量管理体系审核。但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三种审核都是必须的,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和处理。有时,当只有一种或两种审核能够对供方提供合格产品的能力做出结论时,就没有必要再进行其他审核。

4。供应商评估的基本原则

①综合考虑、突出重点的原则,供应商评价和选择应综合考虑;

②科学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要适当,把握一个度,运用好就好;

③可操作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要有足够的灵活性和可操作性。

5。供应商评估的一般程序

选择、审查和确定供应商的流程图。步骤如下:

程序:

①成立供应商选择工作组,由质量管理部牵头,产品开发、生产、供应、服务等部门参加,以企业主管质量负责人为组长,协调评价和选择;

②选择工作组确定供应商候选名单,对候选供应商提交的材料进行逐一审核;

③对候选供应商提供的原材料或零部件的检验应符合企业的质量要求和法定标准。

④被选中的团队将派人到供应商处进行现场检查。现场检查小组必须有质量控制部门的人员,现场检查和抽样检查后应有综合分析意见的书面报告。必要时,应对供应商进行审核。

⑤选择工作组分析评价结果,选择供应商,并纳入供应商管理体系。

6。供应商选择方法

①直觉判断法

直接判断是根据咨询和调查获得的信息,以及人的分析判断,对供应商进行分析和评价的方法。这种方法主要是听取和采纳有经验的采购人员的意见,或者由采购人员根据经验直接做出判断。常用于选择企业的非主要原材料或零配件,或紧急采购。

②招标方式

企业提出投标条件,供应商投标,然后企业中标,与提出更优惠条件的供应商签订合同或协议。当采购量较大且供应商之间竞争激烈时,可采用招标方式选择合适的供应商。

③协商选择法。

企业选择几家合格的供应商,与他们就采购产品的质量、价格、交货期、交货方式、付款条件等进行深入的讨论和协商,进而确定合适的供应商。与招标方式相比,谈判方式在产品质量、交货期、售后服务等方面更有保障,因为供需双方可以充分协商。但是,由于选择范围有限,我们可能无法获得最合理的价格和最有利的供应条件。当采购紧急、竞争程度小、采购零部件规格和技术条件复杂时,谈判选择法比招标法更为合适。

④采购成本比较法

通过计算和分析不同供应商的采购成本,选择采购成本较低的供应商的方法。

⑤层次分析法

根据目标、子目标(标准)、约束、部门等对供应商进行评估。采用分层结构,通过两两比较确定判断矩阵,然后将判断矩阵更大特征对应的特征向量的分量作为对应系数,最后综合给出各方案的权重。

⑥基于质量和价格的优化方法

当供应商提供的产品质量能满足企业要求时,应通过比价采购,考虑质量损失的差异,综合考虑价格和质量损失来选择供应商。

7。供应商的质量控制方法

(一)产品设计开发阶段硬损伤的质量控制

(1)设计和开发策划阶段对供方的质量控制

①邀请供应商参与产品的早期设计和开发,鼓励供应商提出降低成本、改善性能、提高产品质量和可靠性、改善加工性能的建议。

②培训供应商,明确设计和开发的产品的目标质量,与供应商讨论与质量控制过程一致的产品质量控制、质量检验和最终放行的标准。

(2)试生产阶段供应商的质量控制

①与供应商共享技术和资源。

②供应商提供样品的质量检验;供应商提供的样品一般以全检的形式进行检验。在全检前,需要与供应商就检验方法、使用的测量仪器、检验员的要求、不合格判定和处置等达成一致。在采购材料方面。

③供应商质量保证能力的初步评估。评价内容一般包括质量、价格、供货及时性、信誉等。

④解决产品质量问题,解决方案一般包括:改进、妥协、更换供应商。

(B)在大规模生产阶段对供应商的质量控制

在批量生产过程中,对供应商的质量控制主要包括监控供应商的过程能力指数和过程绩效指数,通过优优优资源网监控供应商的测量体系,审核供应商的质量管理体系和进货质量检验,促进供应商的质量改进,处置供应商的不合格品,解决质量问题。

①监控供应商的质量保证能力。

监控供应商的质量保证能力有两个目的:

之一,防止供应商的质量保证能力下降,保证最终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实现客户满意。

二是和供应商一起寻找改进的机会,找到改进的突破口,在更高的层面创造价值。

②质量检验管理

对于批量正常进货检验,首先要关注供应商提供的质量证明文件,在此基础上进行验证检验。对于正常的批检验,可根据采购产品的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检验方法。

进货检验应在产品入库或投产前进行。有关部门应向检验部门提供采购产品的图纸、技术协议、验收文件、供应商的质量保证文件或供应商出具的合格证明,以便进货检验时查验。

二。供应商管理

(一)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合同类型

(1)供应商与企业之间的合同

供应商与企业之间的合同一般包括企业的需求和技术要求、基本供应合同、质量保证协议和技术。合同控制是目前控制供应商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2)合同的类型

①产品技术资料可作为供应商对产品加工的技术要求和产品验收的依据。

②质量协议规定了双方在产品质量方面的权利和义务。

(3)基本供应协议,规定双方的物流流通计划、实施要求、违约处理等。

④技术协议,规定了零件的检验方法和抽样方案。

(3)供应商绩效评估

供应商绩效评价的目的是评价供应商满足企业要求的结果,及时确认优秀供应商,鞭策合格供应商,淘汰不合格供应商。在评价时,企业掌握了丰富的之一手资料,因此评价的依据不再是一些间接的信息,而是对供应商的产品和服务质量、及时交货率、订单满足率等的综合评价。利用与供应商合作过程中积累的数据,根据评价结果对供应商进行绩效分级。

1.供应商的产品和服务

产品和服务主要是指供应商的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是评价供应商业绩最重要的指标。

(1)产品质量指标

需要调查的四个方面

①产品的质量水平是通过产品的主要性能指标来反映的。

②检验质量主要体现在批次合格率、零部件验收、质量问题重复出现等方面。

(3)投入使用质量,通过零件投入使用合格率。

④产品寿命

⑵服务质量

供应商的服务质量包括售前、售中、售后服务质量。

①售前服务主要是指供应商的业务人员与企业相关部门进行沟通,讨论所供零件的技术参数和加工工艺,介绍供应商的基本情况、技术实力、主要设备和工艺控制,共同选择模具开发人员,约定需要开模时的模具开发费用;准备制造零件。

②对于销售服务,供应商应保证按时保质保量交货,及时了解产品质量状况,积极协助分析质量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③售后服务,产品出现质量问题时,供应商的反应速度、处理态度以及解决问题的结果;为用户提 *** 品维修、维护和技术支持,进行客户满意度调查,及时了解产品市场质量信息的反馈,并根据客户信息的反馈积极进行持续改进。

2.订单满足率和及时交货率

经常会有个别或少数供应商不能按量或按时交货,尤其是那些付款不及时的企业。企业可以为所有供应商建立供应档案,签订合同,明确责任。每月对各供应商下达的采购计划的时间、数量、要求交货时间进行统计,记录实际交货数量和时间,分析未完成计划的原因,预算未完成计划造成的损失,并及时通知供应商。根据年终月度供应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必要时对同类型供应商进行对比分析,为供应商整体业绩考核提供依据,并根据双方签订的合同挽回造成的损失。

(二)供应商绩效评估方法

1.不合格评分法

根据供应商提供的不合格品对企业成品的影响程度,对不合格品进行分级,并定期进行评估。比如规定致命失格的分数为5分,严重失格的分数为3分,轻微失格的分数为1分。该方法操作简单,节省人力,但评价指标太少,不能反映供应商的综合绩效水平,适用于提供简单、大批量、低值零件的供应商的绩效评价。

2.综合评分法

质量管理部不仅要收集每个供应商每月的合格率,还要定期对供应部和销售部的主管进行调查,对供应商的质量稳定性、售后服务商的水平和供货的及时性、保证供货数量的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如采用满分为100分的评价体系,各分项满分分别定义为:产品质量水平15分,年平均投入使用合格率15分,年批量合格率15分,服务15分,订单满足率15分,及时交货率15分,客户反馈质量10分。这种方法可以全面、准确地反映供应商的综合能力,但由于费时费力,只适合长期评价,如年终评价。

3.模糊综合评价法。

基于模糊集理论的供应商绩效综合评价方法。将供应商的客观表现与评价者的主观判断相结合,是一种有效的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特别适用于供应商质量数据不完整,定量和定性指标都需要评价的情况。此外,模糊综合评价法也适用于供应商选择评价。

(三)供应商分类

根据对供应商的绩效评价,所有供应商可分为A、B、C、d四个等级。

① A和供应商

尤优资源网一级供应商是优秀供应商。对于优秀的供应商,企业首先要肯定其优秀的供应业绩,并对其表示感谢。其次,应根据这些优秀供应商的重要性类别选择管理对策。对于ⅲ类优秀供应商,由于其供应商的零部件对企业的产品质量影响不大,可以通过提高订单比例和采用更短的付款周期来鼓励其继续保持或改善供应绩效。对于一级和二级优秀供应商,企业应从业务流程整体优化的角度,寻求与供应商进一步合作和改进的机会。通过整合业务流程,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工作,消除非增值活动。

② B和供应商

B级供应商是好的供应商,好的供应商更能满足企业的要求。对于一级供应商,其业绩至少达到B级;对于二级供应商,应保证至少有一家相同产品的供应商达到b级。

③C级供应商

C类供应商是合格的供应商,其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可以很容易地由其他供应商提供。合格的供应商没有额外的竞争力。对于企业而言,如果I类供应商的业绩仅为C级,则应暂停供应,但可作为应急备选供应商;二级供应商业绩为C级的,其供货比例应保持在20%以下;三级供应商业绩为C级的,其供货比例应保持在40%以下。

对于所有的C级供应商,企业都告诫他们要促进自己的合格供应商成为好供应商。

④D级供应商

D级供应商不是合格供应商,不合格的供应商不能满足企业的基本采购要求。一般情况下,企业应该选择终止与不合格供应商的合作,换上更好的供应商。

(四)供应商的订单分配[/s2/]

各类供应商的管理可根据企业定点供应商的数量区别对待。

对于定点数量为1的情况,A级供应商的订单分配为100%,会保持与他们的紧密合作关系;B级供应商订单分配100%,但需要开发新的外购件供应商;如果这样的供应商是C类和D类,就要尽快更换。

对于定点供应商的数量为2的情况

供应商类别组合

订单分配

管理对策

甲、乙

60%:40%

继续维护与这两家供应商的关系

甲、丙

80%:20%

促进供应商提高质量。

答、答

55%:45%

根据两个供应商的排名分配订单。

乙、乙

55%:45%

根据两个供应商的排名分配订单,督促供应商提高质量。

乙、丙

70%:30%

在督促供应商提高质量的同时,寻求更好的供应商。

C、C

55%:45%

根据两家供应商的排名临时分配订单,尽快寻求优秀的供应商。

对于定点供应商的数量为3的情况

供应商类别组合

订单分配

管理对策

甲、乙、丙

55%:30%:15%

维护与这三家供应商的关系,促进C级供应商的提升。

答、答、答

40%:33%:27%

对这三家供应商进行对比排名,根据排名分配订单。

甲、甲、乙

45%:40%:15%

对两个A级供应商进行排名,按照排名分配订单。

甲、甲、丙

48%:42%:10%

对两个A级供应商进行排名,根据排名分配订单,促进C级供应商的提升

甲、乙、乙

50%:25%:25%

维护与这三家供应商的关系。

甲、丙、丙

70%:15%:15%

促进C级供应商的改善,同时考察新的供应商。

乙、乙、乙

40%:33%:27%

对这三家供应商进行比较排名,根据排名分配订单,从而促进供应商的改进,寻求更好的供应商。

乙、乙、丙

40%:40%:20%

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供应商的改进,寻求优秀的供应商。

乙、丙、丙

50%:25%:25%

尽快选择优秀的供应商。

C、C、C

40%:33%:27%

对这三家供应商进行对比排名,根据排名分配订单。说明这个产品的供应商缺乏竞争力,企业应该检讨对供应商的管理,尽快更换供应商。

关键词: 供应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