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很多人都不知道什么是MSN聊天工具_曾经有一个聊天工具,叫MSN是什么意思,其实他的意思是非常简单的,下面就是小编搜索到的什么是MSN聊天工具_曾经有一个聊天工具,叫MSN相关的一些知识,我们一起来学习下吧!
一个
(资料图)
现在回想起来,1999年是非常有趣的一年。
当然,这里的“有趣”特指“IM”工具(即时通讯)领域。
今年年初,当时全球更大的互联网服务公司AOL(美国在线)推出了收购ICQ后的之一个版本:ICQ 99a,准备让其已经位居美国之一的在线寻呼服务“烧油”。
ICQ 是整个互联网聊天工具的鼻祖,是三个以色列人在1996年推出的一个软件。ICQ意为“I seek you(我找你)”的谐音,即在互联网上可以随时随地找到你,发生沟通和联系。1998年,AOL收购了ICQ。也就是1999年2月,一家成立仅3个月,在深圳科技园几十平米的小厂房里办公的小公司,推出了一款中文即时通讯工具。
这家公司的总经理当时只有28岁,名叫马。当时他觉得ICQ是一个很好的聊天工具,但是只有英文版,很多英语不好的中国人都不会用,于是他通过“模仿”做了一个版本,命名为“OICQ”——“打开ICQ”。
OICQ上线后,受到了一批中国网民的青睐,注册用户数迅速突破五位数——考虑到当时中国网民的数量,这个数字,尤其是这个增长速度,并不算太难看。
当然,伴随着马略显破旧的办公桌上的“用户增长”报告,还有一份来自AOL的侵权诉状——“OICQ”的名称和域名,侵犯了“ICQ”的知识产权。
美国巨无霸与中国深圳一家名为腾讯的小公司之间的官司持续了半年,最终腾讯败诉,放弃了OICQ的所有权利。马痛定思痛,干脆把软件改名为 *** 。
然而在1999年,互联网即时通讯工具领域更大的事件并不是OICQ的问世和与AOL的官司,而是另一家世界级的巨无霸科技公司推出了自己的互联网即时通讯工具——
1999年7月22日,微软正式推出MSN Messenger。
2
MSN Messenger显然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
因为它的“父亲”是当时世界上最有钱最有实力的微软。
其实“MSN”和“MSN Messenger”是两回事。
“MSN”,全称“微软服务网”,是微软公司的门户网站,于1995年8月24日开始网上在线服务;
1996年3月25日,美国使用MSN拨号上网的用户达到100万;
1997年12月31日,微软收购了一家基于 *** 的电子邮件服务公司,获得了800万新用户,并将其并入MSN。这种电子邮件服务就是我们过去熟悉的“Hotmail”。
Hotmail的创始人之一巴迪亚因此,当MSN Messenger于1999年7月22日上线时,它成为了全球即时通讯工具领域最闪亮的明星——它在服务的前六天就获得了70万注册用户。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1999年2月推出、后来改名为 *** 的中国本土即时通讯工具,用了9个月的时间。到1999年11月,注册用户数量已达到6万。
2000年7月17日,微软宣布MSN拥有2.1亿独立用户,成为世界之一网站。借着这股风,2001年3月16日,Youyou.com,MSN Messenger在全球拥有了3000万在线用户。
可能微软没想到的是:
在这3000万用户中,有相当一部分来自中国大陆,他们在那里还没有正式推出MSN业务。
三
Messenger在中国简称为“MSN”。
在当时的中国,“MSN信使”有自己非常明确的标签:
“孩子用 *** ,大人用MSN。”
而这个“成年人”,其实还有一个特别的指代:职场精英,白领。
当时很多还在用 *** 的大学生,一毕业踏上社会,自然会申请一个MSN Messenger的账号——他们的公司同事、老板、生意伙伴都在MSN Messenger上。这个关系链慢慢向下延伸,直到很多大学生开始把主要的交流工具从 *** 转移到MSN Messenger上。
在当时很多企业(尤其是外企或500强企业)的 *** 会或面试上,如果应聘大学生的“联系邮箱”是“X X X X x@qq.com”,在面试官眼里可能会少一点点——“还是个孩子!”而如果留下“xxxxx@hotmail.com”,很可能会起到加分的作用。
那时候,在北方一线城市的写字楼里,如果白领们的电脑里没有“MSN信使”,那将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很多公司的局域网屏蔽了“ *** ”的登陆端口,却允许使用“MSN Messenger”——在很多人眼里,“ *** ”就是聊天打发时间甚至调情的意思,“MSN”则是用于工作或者商务社交。
在很多社交场合,留下一个MSN Messenger的联系方式是体面而正常的,但如果有人引用一串 *** 数字,说“这是我的 *** ”,很可能会引来对方含蓄而礼貌的微笑。
当时简单实用的“MSN”象征着一种“强制”,“蓝绿小人”的logo碾压了各方面看起来都像“真龟”的企鹅 *** 。很多人觉得,即使是MSN Messenger在接收消息时发出的“登登” *** ,听起来也比 *** 单调的“滴滴滴滴”声悦耳得多。
所以,当微软在2005年5月26日宣布MSN正式进入中国的时候,Q优优资源网的Q团队还是忐忑不安——即使前一年腾讯已经在香港主板成功上市,当时的 *** 在线人数早已超过1000万,注册用户也早已超过3亿。
因为MSN Messenger的成绩摆在那里:2005年,MSN Messenger在没有正式进入中国,没有做任何宣传的情况下,已经在中国2000万高端商务人士中获得了53%的市场份额。
正式入华后,又能如何?
正因如此,早在2004年底,腾讯就已经充分发挥其“善于学习和模仿”的天赋, *** 了一款名为“腾讯TM”的MSN信使,全面“对标”,试图与MSN争夺高端用户市场。但是这款产品出来之后,表现一直平平,没有亮点。
腾讯TM当时的界面,对标MSN Messenger,力求商务范和简洁2005年3月,腾讯为了对抗MSN强大而成熟的Hotmail邮件系统,收购了Foxmail来加强 *** 邮箱。现在我们知道,后来的这次收购可以说影响了整个腾讯的命运——的开发者——Foxmail也加入了腾讯,他的名字叫张小龙。
可能是腾讯史上最决定命运的一场收购然而,马花藤很快发现,他的担心可能有点多余。
四
在快速增长之后,MSN很快陷入了停滞。
这种“停滞”并没有体现在用户的增长上。事实上,MSN正式进入中国后,用户数量增长明显,前四个月增长了25%。但问题出在MSN Messenger本身——它对越来越多的细节视而不见,拒绝做出改变。
这是最可怕也是最致命的“停滞”。
即使你是MSN Messenger的重度用户,你仍然可以很容易地列出这个软件的几个缺点:
之一,传输文件非常不方便,较大的文件在传输过程中容易中断。于是,白领之间经常会出现搞笑的一幕——用MSN聊天,要对方留下自己的 *** 号发文件。
第二,“群”的功能很弱,基本上只是抓一些人进来聊天。 *** 在“建群”方面下足了功夫,服务也很好,成为用户的法宝。
第三,长期以来,没有隐身功能,没有离线消息功能,这些都是 *** 中最基本的功能。如果MSN Messenger上缺少“表情符号”和“虚拟道具”,大家对此有不同的看法,那么缺少一些核心功能是不可接受的。
第四,大家的对话框只能显示在下面的状态栏,不能像 *** 一样缩成屏幕右下角闪烁的图标。其实这个技术实现起来并不难,但是MSN Messenger就是不改,用起来很不方便。
其实类似的细节还有很多。MSN Messenger在用户体验上给人一种冷冰冰的感觉,同时又强迫别人这么做——你要适应我,而不是我适应你。
关键词: 聊天工具